-
拜登想大搞基建,中美竞争的主战场转移了?
美国是曾经的基建大国,但假若和今天的中国相争,既选错了目标,也设错了战场。拜登的提案其实是要解决就业,但在所有场合,美媒和拜登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其描述为“基建”计划,毕竟“把难的部分放到题目里,比放到文章里无害多了”。[全文]
-
无惧西方大棒,华为究竟握有哪些关键专利?
西方国家之所以不打专利牌,并不是不想打,更不是不值得打,只能是打不起、打不赢。中国偷窃美国知识产权的言论,让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一发Twitter尚可,作为一种严肃的策略到各国法院上刀兵相见,最终只会贻笑大方。[全文]
-
中国制造排全球三流?我们离制造强国还有多远
“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是有意识地淡化了规模和体量的因素,更多地从效益和人均的角度观察中国制造业。与简单地“比大小”角度研究中国制造业相比,这种方式并无不可,甚至更具借鉴意义。该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将不是制造业的问题也纳入制造业考评中,甚至还希望以此来衡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全文]
-
清华光源对自主光刻机追赶突破意义大吗?
过去我们总是太急,媒体太急,主事者也很急,所以有了这么多烂尾的项目;现在的舆论反过来,赞美一些类似于石墨烯芯片、SSMB光源等还处于研究阶段的成果,本质上也是急切的希望弯道超车,但客观结果可能也很慢。[全文]
-
沪深广磁悬浮要来了?我们先算笔账
近年来,民间对于高科技投资是有激情的。但我们不能看到量子技术,就去买“量子茶杯”;看到纳米科技,就吃“纳米蛋白粉”;看到沪深广磁悬浮通道被预留,就入手磁悬浮概念股。这不仅威胁到个人的财产,而且反而会对企业的研发导向产生负面影响。[全文]
-
得州停电是激进市场化的失败,“政府监管”也没用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也能够把握市场的脉搏,不应该只有一种市场化,更何况市场化并非灵丹妙药,可以百试百灵。[全文]
-
中国投资新技术标准,外媒大喊“狼来了”
5G没有绝对的主导者,是一份充分体现了各方利益的国际标准,而中国是其中重量级的参与者。但这绝不是西方国家讲文明讲道理的体现。毛主席曾对帝国主义者的形象作了深刻的描?。骸胺彩强梢圆唤怖淼牡胤骄鸵欢ú唤怖?,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全文]
-
图片误用?学术造假谁能动得了
这份最新公布调查通报,对于谁进行了调查,仅仅以简单的“高层次复核专家组”代替。公众对这个专家组究竟由谁组成一无所知,换句话说,就是完全不知道谁应该为这份调查的调查结果负责。那么舆论不相信这一调查结果,不是自然而然的吗?[全文]
-
广东模式和江苏模式,哪个更普适?
粤苏的范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度重视发展工业,尤其是江苏更加重视基础工业的发展。落后省份不发展工业,靠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甚至房地产,可能短时期内在局部会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和全局来看是富裕不起来的。[全文]
-
说好的奔月计划,其他国家为何集体掉队?
2005年前后,世界各国航天界掀起了一股月球探测热。很多国家纷纷表示,要在2015-2025年间将有人或无人的航天器送上月球。随着嫦娥五号的成功落月,中国在这次迈向月球的集体赛跑中赢得了比赛。奇怪的是,其他国家为什么集体掉队了呢?[全文]
-
张裕卿之后,打击学术不端要告别“马保国文化”
侥幸心理虽然顽固,但只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术期刊监督机构、学术期刊以及高校都吹起清风,公正严肃的处理学术不端争议,中国的学术界的道德和成就自然能不断进步。当打击学术不端走向必然,真实有意义的学术成果必然能走出来。[全文]
-
中国科学工作者,到了再度组织起来的时候了!
中国已是科研大国,但并非科研强国。时至今日,我们仍有大批工业品处于“卡脖子”的阶段。面对着美国强大的科军工复合体威胁,我们的情况很像是缺乏准备的上甘岭战役初期。要打赢这场战斗,科研工作者应该团结起来,组成高效的团队来进行集体攻关。[全文]
-
没获诺奖,但中国人真正实现了温饱
中国的杰出表现,也得到很多外国人的认可。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工程项目中国首席科学家王大元,在接受DeepTech采访时透露曾经有人向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推荐袁隆平,他也帮忙写了材料,但是被诺奖委员会拒绝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 [全文]
-
导师自主决定硕博士毕业,劲太大?其实是重新定义关系
教育部现在面对“改革毕业考核机制”以及“释放研发能量”问题,提出要“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和“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就是要重新定义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学术素养要成为研究生最主要的培养目标,而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也必须进一步规范。[全文]
-
中国发展半导体能“弯道超车”?误会有点太多了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老希望搞“弯道超车”,实质就是不相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科学判断,同时也是不尊重艰苦奋斗创造的美好中国。中国制造业的腾飞,固然有少数来自于弯道超车,但更多的是靠苦干奋斗。[全文]
-
中国9万亿投资半导体,万家企业转型?为何这是一则谣言
事前论证不公开,事中运营不透明,事后处理还希望大事化小,这就难怪会出现这么多涉及骗补的谣言。中国半导体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钱,一个公开透明的半导体投资机制也许同样重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