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纪兰与中国人民民主的故事
据中国媒体报道,申纪兰的提案有很多,主要是为了老家山西谋福利:包括引黄河水进入山西省、改造山西老工业基地、增加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飞机场、建设电站、建设集中供热工程……她的议案多涉及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区域经济蛋糕做大。[全文]
-
把方方日记埋在春天里
我们的体制和社会问题很多。反对方方的人同样也在倡导改革、批判灰暗面。正义感并不是方方们的专利。但年轻一代认识到,主导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中西国际秩序之争,是命运共同体与霸权等级格局的竞争。[全文]
-
“风月同天”是中国人贴的,龙应台和奥斯维辛又是怎么回事
我相信也有的诗句是日本小伙伴想起来的。中日小伙伴一起分享诗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好的事情,怎么就被有人带节奏呢?普通人喜欢诗词文化是好事,但故意挑拨离间搞PUA精神羞辱,那就是坏种。[全文]
-
“工业党”意识,一种被忽视的人文精神
1980年代,民间流行的学科信念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今天泛滥民间的是各种滥竽充数的国学班、语文班。今天的素质教育观念往往把一种观赏价值当作培养目标,热衷于提倡琴棋书画吹拉弹唱, 甚至有教育主管者亦热衷于一味提倡音乐书法教育和减负,从娃娃就开始割裂做人和做事的关系。[全文]
-
刘欣和翠西的“好”,我们可能还认识不足
翠西说“我们美国女孩就是这样”,她可能没意识到自己那么张扬也是为满足美国人的期待。都21世纪了,还有一个公开要他国接受不平等条约的总统,这让忠于国家的美国媒体人很不好做,有时也得跟着总统装疯卖傻。但表演多了也会累,所以我猜,翠西心里其实蛮向往刘欣这种温文尔雅女性的。[全文]
-
借着大火,“文明人”又来教育公众……出戏了啊
一些哀悼言论引发争议,原因可能在于其双重标准,比如别人家的火灾那就是“大火面前人类太渺小”,自己家的火灾那就是体制问题消防队无能。但反过来说,没有“考证”出“双标”,就去抨击别人的哀悼,确实也犯不着。[全文]
-
昨晚听了场瓦格纳音乐会,还是来谱写俾斯麦的乐章吧
不太意外,听到的是一个庸俗版的瓦格纳。当然,要知足,毕竟这是一个无数人认为娘炮代表进步的时代。瓦格纳之灵早已回到众神殿,中国当代的摩罗诗力也尚未出现。很多年前,德国人蜂拥而至歌剧院和音乐节,聆听这位德意志的messenger。瓦格纳奋斗的时期也正是俾斯麦奋斗的时期。[全文]
-
俾斯麦与政党议会打交道,比书生更懂“宪制”
后世的书生宪政主义者们,往往高调要求宪制,却不知道宪制是怎么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博弈出来的。俾斯麦的精神里同时具有保守主义的权衡与启蒙主义的内核,在自身之内结合了反对派,他可以变换政策,自己反对自己。在其他议会国家,变换政策意味着政党轮替,但俾斯麦不会。[全文]
-
俾斯麦的战争与和平
“很少有政客能像俾斯麦一样在那么多的不确定性中生活那么久?!闭舛杂谌缃衩刻炜窈糇乓嫦?、要一劳永逸获得安宁的许多中国人不吝为一个提醒。不确定性是现代世界的本质特征,俾斯麦是一个伟大的现代人,一个能够驾驭复杂混沌世界的英雄。[全文]
-
俾斯麦:我来到这里,为了迎接所有人的反对
王后出于私利讨厌他,太子和他的英伦太子妃讨厌他,脑回路耿直的将军们讨厌他,议会所有党派讨厌他。他常常是一人有难,八方点赞。他把对头们分为三类,分别因为血统、感情和观念而反对他。[全文]
-
等待——俾斯麦的前半生
这位“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不愿意按部就班。他批评普鲁士的官僚体制,说一个人不认识大佬就无法获得升职。他还说:我不愿意做管弦乐队的一员,而要演奏自己喜欢的篇章,否则宁可什么也不演奏。[全文]
-
不要说厄齐尔,其他人也未必懂俾斯麦与普鲁士
世界杯德国队早早回家,带走无数粉丝的魂魄。然而德国人的灵魂早已无处安放,战败的德国人一直生活在胜利者的历史叙述里。近些年,一些西方媒体热衷于将中国与一战前的德国类比,随意类比是无聊的,那个被诅咒的德国,究竟被流行的历史话语遮蔽了什么?[全文]
-
《红海行动》一张票看十部大片,还有美国大片失落的气质
我感觉导演林超贤是憋了多少年的气啊,要把他以前想拍没拍、全被美国人拍掉的大片全部融入到一部作品里——《黑鹰坠落》《拆弹部队》《狂怒》《速度与激情》……以前批评家都说国产片学不到好莱坞精髓,现在一家伙把好莱坞大片都给变成普通素材了,就问你怕不怕?[全文]
-
三台思想跨年晚会讲同一个故事,中国崛起的IP怎么样
好些年来,我都没有像昨晚那样被不同电视台激烈争夺注意力了。??仄髟诙?、深圳、浙江三台知识跨年晚会之间不停切换。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他们的想法,你不得不承认,多数有影响力的人都意识到,这是个需要中国来输出思想的新时代了。[全文]
-
“AI+经济学”是什么?举几个栗子
淘宝每时每刻要把用户的浏览与无数商品进行匹配,为每个用户生成商品列表页面。商家洞悉规律后就会采取刷单办法。算法专家计划让机器模拟人的行为,预测到用户这样做会带来的新状况,调试基准,更新博弈环境,获取动态平衡。[全文]
-
人文学者再按套路谈AI,会不会就被AI取代了
很多科学技术知识分子考虑不到工人的处境甚至人的特性,而人文知识分子能够重视生产关系和人的主体性, 但往往是绕过生产力(技术)来讨论生产关系,最后都是隔靴搔痒。 在当今人工智能发展模式下,需要反思的不是人文精神,而是人文社科的知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