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020年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充分阐明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鲜明指出做好我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的前进方向,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了思想引领,为中华文明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注入了强大动力?;赝棋睦?,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多元一体、家国一体,发展成就在各个时期都走在世界前列,“四大发明”影响世界,文献典籍著述颇丰,制度创新独具一格……根植于华夏大地的中华文明在互学互鉴中繁荣发展,在与时俱进中彰显旺盛生命力,以其独特文化基因和发展历程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全文]
-
-
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我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应该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一些我国历史知识。今天,我们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目的是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全文]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全文]
-
-
-
-
-
-
“河南”何以成为中国青铜文明之母?
近年来,二里头文化是否是夏文化等问题在学术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但毋庸置疑的是,二里头遗址和文化在中华文明史和国家形成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对延伸中国历史轴线、增强中国历史信度、丰富中华文明历史内涵意义重大。[全文]
-
这二十年的考古发现很可观,但似乎没有推翻《剑桥中国上古史》
我依然觉得《剑桥中国上古史》不是过时的作品。在2017年春天,我在芝加哥大学开了一门中国古代史的课程,以《剑桥中国上古史》为基本参考书。教这门课以后,愈发觉得这本书没有失去它的价值,在某几方面仍然可以作为古代史学的典范。[全文]
-